大鼻角龍

大鼻角龍
遊戲版本: 基礎內容

分類

飲食植食恐龍
棲息地陸生
年代白堊紀末期
角龍科
大鼻角龍
生物組覆甲植食恐龍

體型

高度 (m)2
體長 (m)5
重量 (kg)1,500

評價

基礎吸引度22
吸引度 (每百萬美金)132.5
吸引度 (每公頃)62.7
基礎吸引度吸引度 (每百萬美金)吸引度 (每公頃)
大鼻角龍
中位數

資料

壽命49 - 73
恢復力23
攻擊力42
防禦力24
飛鏢槍治療抗性106
麻醉劑抗性106
抗毒性100

環境需求

舒適度臨界線40%
草原 (m2)1500066%
森林 (m2)780034%
偏好的古生植物木賊木賊
棕櫚棕櫚
腐木腐木
有害的古生植物巴婆果巴婆果
苔蘚苔蘚
蘇鐵蘇鐵

同住偏好

社交群體3 - 10
理想的恐龍數目1 - 25

解鎖條件

通過在下列挖掘場出土化石,以解除鎖定:

挖掘場化石品質化石數量地點耗時費用
凱佩羅維茲地層3北美洲 | 美國 | 猶他州02:00$75,000
★★10
★★★7

孵化

耗時01:35 - 01:45
費用166,000

疾病

免疫彎曲桿菌
易受感染鉤蟲

描述

大鼻角龍是一種生存於白堊紀末期角龍,其名稱是由拉丁文“nasutus”(意為“大鼻子”) 和希臘文“ceratops”(意為“長角的臉”) 組成,取自牠的外觀。與同屬角龍科的三角龍不同的是,大鼻角龍沒有鼻角,但具有外型特殊、朝外且向前延伸的角,就像現代的公牛一般。牠們的角在尖角龍亞科 (為角龍科的亞科) 當中是尺寸最大的。

發現

大鼻角龍相對而言是較近期才發現的物種:其正模式標本在 2006 年作為猶他大學所進行計畫的一部分於猶他州南部出土。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正模式標本近乎完整,幾乎保存了整個頭骨,角也完好無損。此外還有其他身體部位,包括四肢與表皮壓痕,這些表皮壓痕呈現出截半六邊形鑲嵌樣式的鱗片。這種恐龍在 2013 年被命名為大鼻角龍。

古生態學

大鼻角龍的出土地點“凱佩羅維茲地層”在白堊紀末期時可能是個海岸地區,位於西部內陸海道的邊界。因此和許多恐龍一樣,大鼻角龍的棲息地相當潮濕。大鼻角龍當時可能面對的掠食者包括暴龍科恐龍,如亞伯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