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齒翼龍

無齒翼龍
遊戲版本: 重返侏羅紀公園

分類

飲食食魚恐龍
棲息地空生
年代白堊紀末期
無齒翼龍科
無齒翼龍
生物組小型肉食恐龍

體型

高度 (m)2
體長 (m)3
重量 (kg)55

評價

基礎吸引度65
吸引度 (每百萬美金)152.9
吸引度 (每公頃)130.0
基礎吸引度吸引度 (每百萬美金)吸引度 (每公頃)
無齒翼龍
中位數

資料

壽命41 - 70
恢復力84
攻擊力0
防禦力0
飛鏢槍治療抗性60
麻醉劑抗性60
抗毒性155

環境需求

舒適度臨界線80%
草原 (m2)1480074%
森林 (m2)520026%

同住偏好

社交群體2 - 6
理想的恐龍數目0 - 20

解鎖條件

通過在下列挖掘場出土化石,以解除鎖定:

挖掘場化石品質化石數量地點耗時費用
煙山白堊岩2北美洲 | 美國 | 堪薩斯州02:00$75,000
★★5
★★★3
皮埃爾頁岩★★★4北美洲 | 美國 | 蒙大拿州02:00$60,000
1
★★5

孵化

耗時03:00 - 03:20
費用425,000

疾病

免疫
易受感染

描述

無齒翼龍 (Pteranodon) 是白堊紀末期翼龍目的一屬,翼龍目這種飛行爬蟲類雖然不算是恐龍的一種,但同屬於鳥蹠類這個演化支。無齒翼龍的學名來自希臘語的“有翼無齒”,其翼展可超過 7 公尺長,因此應該具有極輕的體重和纖細的身形,才有可能飛行。無齒翼龍很有可能棲息在岸邊,遠離掠食者的侵擾。化石證據顯示牠們的嘴部沒有牙齒,下端帶有可以裝魚的皮囊,就和現今的鵜鶘一樣;而且牠們具有頭冠,掠過水面時可以用來維持平衡。

發現

第一具無齒翼龍化石,同時也是首次於歐洲外發現的翼龍化石,是由美國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查爾斯·馬許於堪薩斯州發現的。這具化石是於 1870 至 1872 年間挖掘出土,同時也發現了蛇頸龍和滄龍等其他海生爬蟲類化石,化石包括頭骨、翅膀和指骨等部位。馬許將這個新物種命名為 Pteranodon longiceps,其種名意為“長長的頭”,故中文稱為長頭無齒翼龍。

古生態學

發現無齒翼龍化石的地區在古時是西部內陸海道,這片大型內海將北美大陸一分為二。由此可以推估無齒翼龍棲息於海濱並以獵食魚類為生,不過從牠們纖細的化石來看,也有可能是其化石只有在這種石灰岩地形中能夠留存。在當時長頭無齒翼龍是非常普遍的物種,棲息環境中還有夜翼龍與魚鳥等其他飛行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