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櫛龍

副櫛龍
遊戲版本: 基礎內容

分類

飲食植食恐龍
棲息地陸生
年代白堊紀末期
鴨嘴龍科
副櫛龍
生物組中型植食恐龍

體型

高度 (m)3
體長 (m)7.5
重量 (kg)2,600

評價

基礎吸引度59
吸引度 (每百萬美金)338.4
吸引度 (每公頃)248.7
基礎統治性60
基礎吸引度吸引度 (每百萬美金)吸引度 (每公頃)基礎統治性
副櫛龍
中位數

資料

壽命51 - 102
恢復力130
攻擊力24
防禦力36
飛鏢槍治療抗性82
麻醉劑抗性82
抗毒性125

保全

安全等級3
威脅
恐龍傳送/召喚

環境需求

舒適度25% , 50% , 90%
開放空間 (m2)500071%
水域 (m2)5007%
地面堅果 (m2)150021%

同住偏好

社交群體4 - 5
理想的恐龍數目4 - 21
區域需求增長+15%
喜歡
被喜歡
厭惡
被厭惡
中立
打鬥
狩獵
群體狩獵
社交

 物種行為是從遊戲文件中提取,但不一定確保發生。物種的統治性、領地和遺傳基因組特性等多種因素一併決定了物種之間是否真的會打鬥。

解鎖條件

通過在下列挖掘場出土化石,以解除鎖定:

挖掘場地點化石需求 (後勤)耗時費用
恐龍公園地層 B
北美洲
加拿大
亞伯達省
fossil_hadrosauroidae_common
x1
fossil_hadrosauroidae_uncommon
x1
504:00$200,000
柯特蘭地層
北美洲
美國
新墨西哥州
fossil_hadrosauroidae_common
x1
fossil_hadrosauroidae_uncommon
x1
fossil_hadrosauroidae_rare
x2
504:00$300,000
耐梅蓋特組地層 A
亞洲
蒙古
戈壁沙漠
fossil_hadrosauroidae_common
x1
fossil_hadrosauroidae_uncommon
x1
504:00$180,000
表層樣本 K.L.
琥珀礦坑第 1 層
東側陸架
白堊紀末期
amber_hadrosauroidae_common
x1
amber_hadrosauroidae_uncommon
x1
202:30$80,000
碎裂褐煤 K.L
琥珀礦坑第 2 層
東側露頭
白堊紀末期
amber_hadrosauroidae_common
x1
amber_hadrosauroidae_uncommon
x1
amber_hadrosauroidae_rare
x2
202:30$80,000
柔軟褐煤 K.L.
琥珀礦坑第 2 層
南面河床
白堊紀末期
amber_hadrosauroidae_common
x1
amber_hadrosauroidae_uncommon
x1
202:30$80,000

基因合成

恐龍蛋2 - 6
需求 (基因)5
科學家 (最大)3
耗時00:50
費用$77,500

孵化

需求 (福利)5
科學家 (最大)3
耗時02:30
費用$155,000

遺傳基因組特性機率

基因改造 (最大)5
口渴50%
口渴
社交性25%
喜愛交際
寬容25%
寬容
習性9%
溫和
夜行性4%
夜行性

疾病

免疫
易受感染禽流感

描述

副櫛龍是北美洲原生的植食鴨嘴龍,以後腦杓延伸出的獨特頭冠聞名。學名原意為「近乎有冠飾的蜥蜴」,正得名於牠特別的頭冠。副櫛龍體長可達約 7.5 公尺,雖然通常以四腳行走,需要奔跑或取得高處食物時也可以兩腳站立。

發現

第一具副櫛龍發現於 1920 年,由威廉·帕克斯帶領的一隊古生物學家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發現一具頭骨與不完整的骨骼。隔年於新墨西哥州有另一個不完整頭骨出土,往後 100 年間還有更多副櫛龍的標本出土。

古生態學

副櫛龍的遺骸發現地遍布美國西部、加拿大,甚至遠到亞洲。這一屬恐龍的歷史可追溯至約七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當時的氣候季節性分明,但整體還算溫暖,副櫛龍與尖角龍、戟龍跟包頭龍等其他恐龍共存,一同居住在河邊、泛濫平原和沼澤附近。